6月19日下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建院80周年系列活动之“天府脑科学学术会议”上,该院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副主任周波做了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题演讲,其中,青少年儿童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这一关键词引发关注。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周波
如今,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值得重视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此,周波接受了红星新闻专访,讲述了那些偷偷伤害自己的青少年儿童内心经历着家长和大人们未能体会的痛苦,以及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和治愈藏在孩子们隐秘内心里的那些痛苦与“伤悲”?
多见于青少年人群
什么是“非自杀性自伤”?
所谓“非自杀性自伤”,是指没有自杀意图地对身体组织的故意破坏,如割伤、烧伤或中毒,但被不同的动机所强调,如寻求关注或感受痛苦的愿望。行为多见于青少年人群,且常首发于青少年的早期阶段,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为13%~23%。
周波解释,青少年、儿童非自杀性自伤,发病时处于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的心理阶段,伴随有焦虑、抑郁情绪,不一定就是抑郁症或者焦虑症,但也有可能是抑郁症、焦虑症的表现形式。目前的理念,更倾向于认为是这部分人的大脑功能与普通人不同,存在独特的病理心理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
周波在为患者检查
周波介绍,“非自杀性自伤”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当其冲的是孩子本身的成长环境,例如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在儿童人格形成的最早期是否受到固定抚养者的照顾,是否有情感上的忽略、甚至身体的虐待。
其次,是学校环境,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学校老师的不当批评和指责、校园霸凌、被孤立等。“尤其是在没有良好的家庭关系背景下,孩子很难从家庭中学习到如何与同学相处,则更容易出现问题”。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常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自伤行为是孩子缓解难受情绪的方式,对他们来说,自伤行为是一种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放松形式,慢慢地就形成了“犒赏机制”,孩子一旦心情不好,就喜欢自伤,以身体的疼痛来缓解心理的疼痛,或是通过疼痛启动或者唤醒自己的感觉系统。有一部分孩子,则是以自伤的行为来缓解自杀的冲动。
另一种自伤行为,则是孩子以自伤的形式引起家人的注意,甚至是当着家长的面自伤、展示伤口,以自伤行为达到“控制”或者是报复家庭成员的目的。也有部分孩子,是通过自伤行为,来获得与自己有同样情况的群体的认同。
在选择自伤行为的孩子中,往往合并有自杀观念或者企图,甚至已经采取过自杀行为,只是自杀未遂。
值得注意的是,从发病率来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女生是男生的两到三倍。具体来说,女生往往以自残自伤行为为主,实施自杀行为较少;而男生自杀行为的成功实施率,是女生的两到三倍。
接诊的最小患者仅10岁
为何优秀的孩子也会抑郁?
周波回忆,接诊过的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仅有10岁左右,但在问诊年龄较大的孩子中开始有自伤行为的时间,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小学期间,已经有了“活着没意思”的想法,只是没有付诸行动。
小雅是周波两年多前接诊的一位患者。她是某重点学校的一名高中生,成绩在全年级能够排名前三,是大家眼中的学霸。但在高二的时候,小雅突然“罢学”。在小雅主动要求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发现,她已经是严重抑郁症,早在小学期间就有过自伤行为。
“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孩子会抑郁症?”周波解释说,正是因为孩子一直很优秀,家长寄予厚望,要求也很严格,让孩子的压力很大,以至于别的孩子能从“学习进步”“受到表扬”这些情况中感受到快乐,而对于小雅来说,则是不愉快的。
同时,小雅和家长的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妈妈也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担心孩子没做好,这种情绪不断给小雅施加压力。在高二小雅情绪崩溃前,又发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小雅与最好的同学突然闹崩,甚至不清楚原因。因此,一年多时间,小雅觉得很孤独和煎熬,甚至害怕上学,最终导致了她情绪崩溃、罢学,反复自伤。
“这和孩子小时候的经历、形成的人格特质有关,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旦达不到目标的话,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觉得没有意义,尽管周围的人看来,她已经非常优秀了。”周波说。
还有一个悲伤的案例。一名女中学生突然跳楼自杀,不幸去世。在孩子的桌上,留下了她生前所画的几幅画,其中一张是一个手脚都被绑住的画面。“周围的人都不理解,这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跳楼自杀。”周波说,实际上,从画里可以看得出,孩子内心是非常悲伤的,没有安全感。而手脚被绑在椅子上,代表一种内心的束缚,让人受不了。
孩子心理出了问题
为什么家长也应接受治疗?
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治疗,小雅的情况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周波说:“很重要的是,家长也同时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家长的改变,对孩子的康复非常重要。”为什么说孩子的心理状况出现问题,家长也应该接受治疗?
周波说,小雅家长在和孩子一起接受心理治疗时,听到孩子的讲述,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眼中的孩子和孩子自述的完全不是同一个人。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最主要与家庭因素有关,例如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或者无法做到倾听孩子的想法,而是单方面地向孩子强制灌输自己的感受,很少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能够很好地注意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人格核心,让其有韧性,这样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够很好地自我调节和承受。”
家长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残自伤的行为,有严重的情绪问题,一定要去看心理医生。
在临床诊治中,周波发现,在众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中,往往是孩子先提出,自己需要看心理医生,但不少家长对此的态度是“天天吃好喝好,小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很多患儿在问诊或者治疗的时候,说他们曾经提出去医院,但被家长拒绝了;到后来家长发现情况严重,而此时孩子已经拒绝就诊。
周波表示,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父母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有自杀的念头,甚至80%自杀未遂的孩子的家长,都会把孩子的自杀行为归咎于意外。“曾经有一个病例,孩子从33楼跳楼自杀未遂,直到孩子主动要求到心身医学科就诊,家长也坚持认为当时是孩子在洗澡时踩滑了,才从卫生间窗户掉下去的”。
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是遗传因素,特别是发病比较早的孩子,例如13岁以前,需要对比两系三代(即父母双方往上三代)有没有精神疾病,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如果有,孩子自伤自残的行为风险更高,因为孩子的整个神经敏感性更高,需要小心呵护,避免在小的时候受到伤害。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实际上,在6岁之前,孩子的基础人格特点就形成了,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从出生后24小时到3个月,是孩子形成人格核心部分的重要时期。”周波说,尤其是在婴儿期,如何照顾和培养孩子的全能感和情感交流,非常重要。
上学后,孩子在校时间往往比在家时间更长,老师也需要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出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团队
荣耀良心旗舰机,骁龙8G2+绿洲护眼+无线充电,还有1TB内存!在离开华为之后,荣耀手机的发展,似乎也是一帆风顺,如今份额挤进TOP5,旗下产品十分丰富,各个价位都有力作,当然作为普通用户,千元机或者中端机,【详细】
早春“针织衫”才是刚需,选款和搭配都总结好了,照着穿真减龄早春的季节,温度回升,我们的衣衫也变得轻薄起来。尤其是在温暖的南方地区,春季的氛围也是越来越浓烈。轻薄、软糯、甜美的针织衫,也成为女性必备单【详细】